近日,由山东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十万山东人游重庆——“从沂蒙精神到红岩精神”鲁渝协作红色专列在山东济南正式开通,新一轮鲁渝东西部文旅消费协作正式进入“升级版”。开通仪式上,同步发布了寓意“山海相连、携手前行”鲁渝协作标识,并在红色专列正式启用。
一、精准对接,积极引入山东社会资本夯实文旅协作基础。一是因地制宜推行乡村旅游模块化。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丰都县莲花洞村试点山东“郝峪模式”植入,联合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对农家乐经营实行统一管理。对一线运营人员进行民宿、餐饮、游乐项目、市场销售等课程培训,总结适合当地的标准化流程。华溪村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二是扶志扶智开展乡村旅游培训。近几年共组织重庆乡村旅游扶贫培训30余次,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1300余人(400余人创业成功),打造了鲁渝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近30个,带动社会投资5.6亿元。三是产业合作助推重庆地方文旅提档升级。近两年,山东意向投资重庆文旅产业项目近300亿元。淄博幽幽谷旅游公司与丰都九重天景区合作打造研学基地,总投资8.4亿元,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山东中旭投资在武隆投建“白马山文旅康养小镇”,总投资96亿元,第一批到位资金5亿元。
二、两地互游,资源共享带动旅游消费大发展。一是打造旅游品牌,拉动人口互流地方互惠。2019年和2021年,山东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继打造了“十万山东人游重庆”和“十万重庆人游山东”鲁渝文旅协作姊妹篇,陆续开展了多批次媒体及旅行社采风踩线活动。2021年,“十万重庆人游山东”活动微博话题曝光量达到8500万次,平台总阅读量超过400万次。二是协同制定政策,带动行业多方参与。重庆市针对山东籍游客出台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14个脱贫区县的36家A级景区对山东籍游客实施首道门票减免优惠,两地共同制定《鲁渝扶贫协作组织山东游客赴重庆贫困区县旅游奖励办法(试行)》,奖励组团赴重庆贫困区县旅游三日以上的山东旅行商,充分调动山东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三是地方政府靠前保障,旅游产品体系加快运作。针对渝东南、渝东北的交通不便问题,两地协调开通山东飞重庆7条航线(东营至重庆、济南至万州、青岛至黔江、日照至黔江、烟台至巫山、潍坊至重庆、济南至武隆),实现从山东出发,可以飞抵重庆任意一个机场,形成包机、专列、直通车互换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加强合作交流,助力带动旅游消费。2019年接待山东赴渝过夜游客168.73万人,实现旅游消费额达41.09亿元;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山东籍在渝过夜游客人数达121.7万人,实现旅游消费29.6亿元。2021年1——6月,重庆市接待山东籍过夜游客80.64万人,同比增长116.9%。实现旅游消费额22亿元。
三、建党百年,沂蒙精神红岩精神互动交融现机遇。在“十万重庆人游山东”2021重庆媒体及旅行商赴山东采风踩线活动中,采风团先后走进孟良崮战役革命纪念馆和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感受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的壮烈和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遗迹,观看红色沉浸体验剧《民兵营》《支前妇救会》《战地救护所》。2021十万山东人游重庆——“从沂蒙精神到红岩精神”鲁渝红色之旅中,采风团先后前往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816工程”等红色旅游景区,感受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从沂蒙精神到红岩精神”鲁渝红色专列的开通,是持续深化鲁渝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重大举措,将深入推进政策互惠、资源互换、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场共赢、利益互享,推广红色经典线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使其成为流动的红色精神“车厢课堂”,架起鲁渝两地红色资源对接和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