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实举、出实招,从“聚”才、“育”才、“用”才三方面着手,汇聚乡村建设“主力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广开门路“聚”才,多渠道回引人才返乡。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做好人才引进,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一是用政策招揽人才。坚持重金揽才,出台人才引进若干政策,最高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支持,最高400万元的创业资助、研发补助、启动资助,最高100万元年薪,最高11万元生活补助等丰厚政策服务于乡村人才振兴。二是用服务吸引人才。投入2000万人才经费,建成首批30套人才公寓,23名引进人才已正式入驻。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为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生态疗养等提供优惠政策。开展“万众举才 盛情迎才”本土人才活动,收集掌握1100余名万盛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举办人才专题研修班,选派首批100名各领域人才参训,建立乡村振兴组等8个专业人才资政小组。三是用乡情感召人才。培养返乡农民工、本科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农业农村情怀,激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回引农村优秀本土人才68人,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1613名。
二、多管齐下“育”才,全方位提升人才技能。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切实提升各类人才技能。一是专业培训提素质。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组建教师资源库,开设“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经营型”“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培训班,完成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1190人。建成市级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5个,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0所。二是注重实践操作强技能。开展“乡村民宿创办与蝶变”创业论坛、乡村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大赛、涉农高级技术研修班等实践活动。专技人员下乡支教、支农、支医、支文、支企1508人次,推广先进农业技术87项,农业新品种64个,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5家。三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培育行动,促进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累计发展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33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23万元,贴息125万元。建成2个镇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10个冷链仓储,创建1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成功引进和培育40家龙头企业。与邮政签订快递到乡配送协议,实现城乡“T+1”配送。
三、多措并举“用”才,大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坚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优先保障,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活力,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乡村发展持续赋能。一是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建立重业绩、重成果、重贡献的人才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区级拔尖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评选,采取业绩考核、以赛促评等多种手段,评定各类人才195名,其中直接服务乡村振兴人才38名。二是激发人才内在活力。坚持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退役士官中专项招录23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乡村基层岗位工作,不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乡镇工作补贴、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农业(林业)特殊岗位津贴、农林水利第一线科技人员浮动工资等政策,激发乡村人才内在活力。已兑现各类政策补贴、津贴1138万元。三是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坚持以黑山镇、北门村、绿水村为着力点,积极打造乡村人才振兴“两村一镇”示范点建设。建成茶叶、猕猴桃、方竹笋等各类专家大院、示范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引导和支持乡村人才参与旅游综合开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移步异景、处处是景”,切实做到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