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自今年5月帮扶巫山县竹贤乡以来,牢记使命担当,大力弘扬“下庄”精神,按照责任、项目、资金“三捆绑”要求,在夯实帮扶责任、明确帮扶目标、提升帮扶成效上下功夫,有力有序推进竹贤乡乡村振兴。
一、坚持“三个突出”,强化责任捆绑。一是突出全员覆盖,压实责任。指导竹贤乡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对“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的内容进行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名队员,对未派驻第一书记的福坪、药材等3个村,指定驻乡工作队3名队员担任党建和产业指导员,做到人人有责、个个担责、事事尽责。二是突出过程控制,严格管理。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办法,明确工作纪律,严格日常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工作队员2/3以上的时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建立工作计划、工作例会、会议记录、工作销号管理等台账,确保管理规范、流程规范、结果满意。三是突出全程监督,严肃追责。完善考评制度,加强日常工作考核监管,推动责任追究常态化,对日常考勤、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考核问责,把乡村振兴工作业绩作为述职评议、评优争先的主要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激励担当作为。
二、建好“三个清单”,强化项目捆绑。一是建好需求清单,确保科学合理。聚集生态农业、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重点,驻乡工作队深入实地,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掌握了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等第一手资料。指导抓好乡村振兴规划,谋划17个重点项目,64个改(扩)建项目,其他项目近1000余个,涉及资金22073万元,确保项目科学合理,符合群众需求,助推乡村发展。二是建好配置清单,确保序时建设。重点抓好下庄村古道复建等13个项目的建设清单和建设标准,指导协调乡、村在土地征集、资金使用、流程审批等方面优先保障,目前已推动竹贤乡石院村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下庄片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13个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实现了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时效化。三是建好考核清单,实现全程监管。针对不同项目内容和项目性质,建立驻乡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当代表,帮扶出资单位做后盾,项目“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实施项目启动、执行、控制、收尾等环节全流程跟踪监控,建立项目监管考核、奖惩和廉政风险评估机制。目前,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等4个项目高标准通过验收,确保项目真正建好、用好、管好。
三、做到“三个到位”,强化资金捆绑。一是拓展渠道,确保协调到位。入驻竹贤乡以来,驻乡工作队先后协调重庆市警备区、市文化旅游委、市交通局、市供销社等十余家市级部门及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到竹贤乡调研,先后争取帮扶资金 1500余万元。二是整合资金,确保使用到位。竹贤乡和下庄村近年来争取国家、市级、县级层面的涉农资金较多,配合竹贤乡党委政府对涉农资金、帮扶资金进行整合,确保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最大效益。三是多方参与,确保安全到位。配合竹贤乡党委政府不断完善乡村振兴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目标质量抽查,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通过抽查复核提高绩效自评质量。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市、县乡村振兴资金及时公告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